警惕”花蚊子”传播的基孔肯雅热:高烧+关节剧痛,这些防控知识能保命!

2025-08-14 18:17:57 | 王艺璇

最近,一种叫做基孔肯雅热的传染病正在全球60多个国家传播。它最可怕的特点就是让人突然高烧,关节剧烈疼痛,有些人的关节痛甚至会持续好几个月,约40%的患者还可能遭受长达数年的关节疼痛困扰。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潜伏在身边的健康威胁。

一、认识传播元凶

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,后者正是我国常见的”花蚊子”。这些蚊子偏爱在室内外的小型积水中繁殖,如水培植物容器、花盆托盘、废弃轮胎等。当蚊子叮咬感染者后,再叮咬健康人时就会传播病毒。值得注意的是,患者在发病第一周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,此时被蚊虫叮咬最容易引发传播链。

二、识别疾病信号

感染后3-7天(最长12天)会出现典型症状:

突发高热(39℃以上)

剧烈关节疼痛(以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为主)

半数患者出现躯干四肢皮疹

可能伴随头痛、肌肉痛、关节肿胀

老年人、孕妇、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出现重症风险更高。

三、诊断与治疗现状 

由于症状与登革热相似,确诊需依靠血液检测:

发病5天内可检测病毒RNA

5天后需检测特异性抗体

目前尚无特效药物,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:

√ 充分休息,补充水分

√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止痛

× 禁用阿司匹林(可能增加出血风险)

× 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

四、预防胜于治疗

防控关键在灭蚊防叮咬,记住”清、防、护”三字诀:

清积水——断蚊虫孳生:水培植物每3-5天换水并刷洗容器

倒置闲置盆罐,填平竹筒树洞定期清理屋顶排水槽、空调冷凝水盘。

防蚊虫——物理阻隔:安装纱门纱窗,睡眠挂蚊帐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辅助灭蚊。

护身体——化学防护: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,衣物可用0.5%氯菊酯处理。

五、特别提醒旅行者

前往东南亚、非洲等流行地区时:

提前查询目的地疫情,必须前往者,务必做好防蚊措施(穿长袖、喷驱蚊剂、住在有纱窗的房间和/或挂蚊帐)。归国后继续防蚊2周,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
近期,我国广东、云南等地已出现本地传播病例。随着国际交往频繁和气候变化,这种”蚊媒传染病”的威胁正在增大。让我们从清理家中一盆一罐的积水做起,切断传播链,守护家人健康。若出现疑似症状,请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暴露史,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更好康复。

记住: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,没有叮咬就没有传播!科学防控,让”花蚊子”无处作恶。